55年大授衔,一老兵被免职回乡,朱、彭老总却下令:必须授予中将
【前言】
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,中央领导人如毛主席、周总理等亲自授衔给开国将帅,但有一将军在授衔前被免职,令其回乡疗养。尽管如此,朱老总与彭老总仍下令保留其待遇。
此人应被授予中将军衔,此决定基于其卓越贡献与能力,确保军衔授予的准确性与公正性,以彰显其应得之荣誉。
这位将军乃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首任军长萧新槐。
萧新槐16岁参军,历经湘南起义、长征、抗战、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,战功显著。然而,在授衔前,他却被免去了职务,原因令人费解。
朱老总与彭老总为何坚持要求授予他中将军衔?因其贡献卓越,符合晋升标准,两位老总认为此决定必要且合理。
【抗美援朝猛烈突击,战后却免职回乡】
1950年10月23日,中央军委决定将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更名为志愿军,并于10月末派遣其入朝,担任战略预备队角色。
当天下午,萧新槐自北京接获赴朝作战的紧急任务,旋即返津,即刻召集师级以上干部,传达中央军委决定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,并赴朝参与作战。
六十六军在军长萧新槐与政委王紫风带领下,10月24日凌晨2点自天津启程,军长萧新槐与先头部队一六九师同行。
10月25日,六十六军军部初抵安东,部队尚未全数集结,萧新槐即收毛主席电报,要求谨慎部署,以歼灭英军第二十七旅。
萧新槐接令即召作战会议,研讨方案。战斗起,他赴前线指挥参战,凭军事技术与无畏精神,激励志愿军与人民,振奋斗志。
萧新槐运用抗战时期冀中地道战术,凭借坑道工事英勇抵抗,成功击退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依仗现代技术装备的多次猛烈攻击。
11月5日,彭德怀令六十六军一师驻定州加强海防,主力待命于龟城以北。萧新槐率部到位,抗美援朝首次战役至此落幕。
抗美援朝第二、三、四次战役后,萧新槐率六十六军英勇作战,圆满完成任务,获得志愿军总部特别贺电表彰。
祝贺你们获得重大胜利。
六十六军历经四十四天,成功达成战役目标,任务得以圆满完成。
1951年3月15日,他回国养伤,期间于1953年回乡探亲。自1928年上井冈山后,萧新槐首次回家,坚持不带警卫班,笑称无需如此保护。
我回乡是为了归属家乡,接受当地官员的管理。
回乡探亲时,萧新槐接待了来访的亲戚、朋友及共赴大革命后归乡的老同志,他热情关怀,详细询问他们的近况,并表示深切关心。
离家二十载,不知归后境况。望信政府,安分守己、坚持革命、为民造福者,政府与群众铭记。违法乱纪者,向群众坦白,亦可获谅。
1954年7月,萧新槐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,负责地方部队建设。1955年3月,其因抗美援朝旧伤复发及胆管炎加重,多次昏倒,组织令其回乡休养并保留职务,但他请求免去职务。
1955年大授衔时,萧新槐无军职亦无地方职位,按规定无法参评。但朱老总与彭德怀念其战功及战伤回乡之事,认为其应获考虑。
朱老总忆井冈山时,萧新槐曾力保王耀南。红军赣南征战屡遭敌袭,败仗连连。敌知朱毛位置,南京悬赏诱惑大,战斗激烈,四周响起“活捉朱毛”的敌喊。
萧新槐的警卫连宿于距军部30米外的民房,敌突袭致其孤立。危急中,萧新槐率警卫班掩护军部人员,急行三里外,终摆脱敌军。
红敌军在赣南遭遇最大军事失利,但萧新槐率警卫一排及时救援,掩护了毛主席和朱老总安全。朱老总对此高度评价,对萧新槐的勇敢表示赞赏。
因此,萧新槐的资历与战功均达中将标准,遂上报中央。朱老总与彭德怀审阅后表示赞同。
他应当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萧新槐在宜章县老家接到赴京参加授衔典礼的通知,兴奋不已。授衔仪式上,他获中将军衔及一级八一、独立自由、解放勋章,抗美援朝国旗勋章,并当选全国政协第四、五届委员。
朱老总与彭德怀授予萧新槐中将军衔,因其革命年代屡建奇功。
【出身寒门,智救战友】
肖新槐出身贫寒,1926年1月至1927年4月间,他积极投身于宜章农民协会及自卫军的组建,并成为自卫军的一员。
1928年1月初,朱德、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部队计划赴湘南建根据地,经韶关北上,至梅花乡大坪场家寨子。宜章县农协主席杨子达得知后,即令自卫军准备迎接,激动得彻夜未眠。
1928年1月11日,湖南宜章爆发暴动,次日取得成功。当晚,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,朱德为师长,陈毅为党代表。萧新槐转入该军,因作战勇敢受奖并提拔为班长。
4月,蒋介石令范石生率第十六军攻宜章红军。朱德、陈毅分析形势,知敌我力量悬殊,且闻毛主席已在井冈山建根据地,遂决定率部转移至井冈山。
萧新槐以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副排长身份随部队抵井冈山,加入会师部队。5月4日红四军成立,他被调至军部警卫连,担任警卫排长。
5月下旬某日下午,萧新槐于“刘德盛药号”后栋军部值班时,三十一团参谋入内,向朱德汇报一事,朱德闻后怒不可遏,称:
朱团长艰辛筹得六七百银元,并在永阳购得盐以备急用。不料王耀南派员押运时被靖卫团劫走,王粮被关禁闭三日,王耀南应受严惩。
朱德说到这里,神色凝重地表示:
战士们因缺盐多人在站岗时晕倒,丢弃这批盐极为可惜。保持盐分对战士们至关重要,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不能因缺盐而受损。
见朱德面露怒色,军部参谋长王展程上前轻声劝道:“军长,请坐下说吧。”朱德转头,略带责备地对王展程道:“不必如此紧张。”
事发已然,我还能说何言?一切既定,无从置喙,沉默或许更为恰当。
萧新槐立于朱德后,清晰听闻参谋报告,因三日前,红四军三十一团侦察队在永阳与白区商人接头,获樟树运来的600余斤盐,该地邻近吉安。
护送途中,王耀南小分队遭永阳靖卫队袭击,2人牺牲,2人负伤,盐被抢。朱云卿接刘荣辉报后,决定关王良紧闭,处决王耀南,并派参谋向朱德汇报。
萧新槐见三十团参谋即将转身离开,连忙对朱德说:
军长,王耀南不可处决,他无力阻敌非个例。若诛之,则失一良才。为全局计,望军长留他性命。
王耀南将军原为煤矿工人,1921年秋,毛主席赴安源煤矿宣传马克思主义,井下与工人交流时,遇10岁小矿工冬伢子,戏言曰。
你叫冬伢子,我的小名是石三伢子,我们同属伢子一类。
毛主席于井下向矿工传授革命理念,深刻影响了王耀南(冬伢子),塑造了他的一生。
1927年,王耀南参加秋收起义,追随毛主席投身革命,成为工兵指挥员。在护送食盐时,他与二班长刘荣辉遭永阳靖卫队袭击,该队已事先获知红军运盐情报。
王耀南等战士坚决守卫盐担,无奈敌强我弱,盐最终被靖卫团夺走,王耀南面临处决,幸得萧新槐求情,才得以免去一死。
王耀南于黄洋起义中,率战士布竹钉、设滚木石阵,以松树制土炮,击退敌袭。此后,他持续奋战于我军工兵前线。
萧新槐跪地恳求,提议让煤矿爆破工人出身、擅长制炸药的王耀武,在造炸药时提取食盐以赎罪,算是将功赎过。
朱德听后,沉思片刻,认同了萧新槐的观点。随后,朱德询问萧新槐营救王耀南的原因,萧新槐答道:
我与他不熟,仅知其人。他曾数次打牌时找我,询问关于盖营房的事宜。
王耀南对萧新槐心怀感激,并提炼出十几斤食盐以赎罪。1934年长征开始后,萧新槐率红九团参加,因在反围剿中作战英勇,多次获胜,故在长征中担任红九团前卫。
长征时,他指挥部队四渡赤水等战役,助主力红军摆脱敌军围堵,后升红32军94师师长。途中,他率部先锋,克服雪山草地与伤痛,成功完成长征。
1936年11月长征胜利后,萧新槐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。次年10月抗战爆发,他调至山西9团任军事教官组长,负责游击训练,以身作则,与官兵共训,从不松懈。
1938年3月,他任新四军决死第四纵队训练部长,培训数千抗日官兵,获军部表彰。次年1月,转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二支队司令员。
神堂村战斗中,萧新槐精心部署,指挥部队时隐时现,用兵神妙莫测,令日军难以捉摸,因此不敢轻举妄动。
他趁日军未动,率部突袭,歼敌450人,缴获枪炮物资。此举令日军惊恐,获120师指挥员赞赏。萧新槐指挥二十七团完成任务,受冀中军区表彰。
1942年3月,萧新槐任第三军分区参谋长。抗战胜利后,他自中央党校调至冀中纵队,参与清风店、平津战役,并在太原战役中率六十六军登城,获“登城第一功”。
太原战役后,萧新槐率第六十六军入驻天津,负责海防,积累和平建军经验。新中国成立,萧新槐被任命为六十六军军长、党委书记及天津市警备司令。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萧新槐欲投身现代化建设,却遭病魔侵袭,入住北京301医院。检查发现其肝脏极小,肝胆管结石引发化脓性胆管炎及败血症。
在长期革命战争中,萧新槐历经艰险,多次受伤且长期劳累无休,身体极度衰弱。临终前,他深情地对夫人白冰表示。
组织给予我全力关怀,而我贡献甚微。愿死后遗体用于医学,为祖国尽绵薄之力。
1980年8月,萧新槐中将逝世,享年71岁,其辉煌战功的一生画上句号。多年后,华炎回忆道,彭加伦夫人曾提及此事。
萧军长历经南征北战,性格刚正不阿,一身浩然正气,始终秉持公道,是位备受尊敬的好军长。
